第二天一早我准备着上班,更忐忑地盼望着这一天能给我“一定能办成”的图片展带来最后的一线希望。8点刚过,一阵又一阵急迫的手机铃声带来了接连的好消息。不但有热心提供展览支架的、更有来自那两个华人团体了解我的朋友、和不认识我的公众提供资金赞助的。天津同乡会的一位朋友斩钉截铁地说:"培思,办展览还差多少钱,都算在我头上吧!你就放心地去买材料。不用担心,这样的事情就是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她甚至不让我公布她的姓名。雪中送炭的这份情义让我感激不尽、难以忘怀。我知道大家的这份心更是一份对同胞对中国的爱和真诚的关切。我们要一起度难关。我悬着的心终于沉下来一大半了,另一半的悬着是为了只有两天的为展览做准备。


说实话,那两天上班除了辅导客人求职之外,剩下的时间是全心全意地做展览的事。我正和时间展开这一场惊心动魄的战役。星期四中午休息时间和大伟老师去材料店买展板、量尺寸、切割、运输。回到办公室就是通过电话和电子邮件协调几个朋友对挑出来的60幅图片进行新闻说明的翻译,要求客观叙述事实。我在中国的一个朋友也当仁不让地加入了这个编写组。下班后我又开车一个小时把人家借用的全新待售的展览支架拉回来,晚上回家再对编写组的翻译校对,对图片和说明对号入座,然后又把所有的材料送去交给大伟老师拿到印刷厂连夜印制。(回想起来,不知道当时怎么能有那样的精力,只能感慨年轻真是好,虽然仅仅是倒退两年半。。。)星期五,展览倒记时还有一天时间。我又开始在办公室肆无忌惮地为展览当天的工作做计划和准备,考虑各种风险因素和对策,联系朋友来作义工帮忙出力。在朋友的首肯下两组义工基本成型了,第一组是当晚制作展板的;另一组是第二天在现场布展的。  


感谢多伦多视觉艺术学校为这个展览提供的全方位支持。不但两位艺术家朋友大伟和欲晓鼎力帮忙,对布展方式献计献策,占用了他们学校的场所,更有她们的一对可爱学生母女也在我下班后跑前跑后跟我买材料,做展板。我的朋友李青和她的女儿也特意赶来帮忙。展览前夜的展板制作工作大家忙到近凌晨两点钟才结束。看着一摞摞做好的图片和铺满了一地的碎纸片,我长长地舒上一口气,算来从我的灵感闪现到展览当日,我们的图片展一共只用了九天时间。

20085月,在中国四川汶川遭遇了地震灾难后,我和许许多多身在加拿大的华人一样对自己同胞的处境感同身受。 回忆自己在成都度过的无忧无虑的少年时光和对四川的感情,让我对生活在那里的朋友们和灾区同胞的牵挂更是非同寻常.国难当头我觉得自己有义务为祖籍国尽一份心一份力。


灵感总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降临。看着网上来自灾区现场的一幅幅触目惊心的照片,除了揪心和难过,我突然想到可以办个地震图片展,让加拿大的公众通过生动的图片和说明了解灾区的状况和救灾工作。不但帮助募捐,更让这里的人们亲眼看看我的中国和人民有着多么顽强不屈的精神和团结拼搏的力量,而绝非像西方媒体对中国一向偏颇的说辞。这个想法一冒出来就让我激动万分。当晚在得到了两个朋友电话另一端的郑重支持后,凭着一股热情,我相信我一定能把这个展览办成、办好。


我这两个朋友一个可以从新华社得到专业的新闻图片、另一个是我的艺术老师郑大伟,保证能为展板的设计给与专业指导。有了这两点做基础,场地和资金成了两个焦点。当时中国地震还是个公众热议话题,如果这两个问题不能尽快解决,图片展的新闻性和时效性就会大打折扣,那又怎么能为募捐帮上忙呢?!那几天我联系了可能在这两方面帮得上忙的朋友、熟人、一家又一家可能的机构、多伦多大学、图书馆,甚至Union火车站。得到的答复是资金需要考虑考虑、场地需要提前预定,有的甚至要提前一年时间。最终我联系了多伦多四川赈灾委员会的蒋志诚先生,可喜的是他们愿意在5月底即将举办赈灾义演的多伦多市政厅广场上分给我一块场地。这个消息真是令我振奋啊,要是能在那样的场所办展览,影响力和受关注的程度一定会很高。可是对方又说提供资金上的援助还要等待集体决定。不管那么多,场地落实了我就可以行动了!选照片、和热心的西人朋友交流编写展览的英文序言、和大伟老师讨论展板的形式和设计、等待图片印刷的报价、我自己也四处寻找展览的设备、做更准确的成本预算.


又一天过去了,我还是热烈地抱着“一定能办成、一定能办好”的信念开始寻找展览设备的赞助方,可是看到大多伦多中华文化中心的设备仅用于室内,他们再真诚的支持也无济于事呀。接着我焦急等待赈灾委提供资金援助的确认也让我失望了。记得那一天是个星期三,离预定展览的周六仅剩下两天时间了。无奈之下,我当晚草拟了一份希望社会热心公众提供展览资金和设备的紧急求援新闻稿,立即分别发给了两个华人团体以及三家网络媒体。当晚11点刚过,我的朋友彭良健博士就立即跟我确认稿件已经在他的网站多伦多在线www.torcn.com上发出了。那个夜晚我的心就一直焦灼地悬着, 我想灾区人民等待救援的心一定比我更焦灼、更热切。。。

       This reflection is to memorize the China Earthquake-Photo Journalism Exhibit that I proudly produced (video).


       On May 12, 2008 a devastating earthquake happened in Sichuan province China where I spent 3 years of my childhood. After creating an idea to present some photos to the public in Toronto to increase the awareness, I recruited a group of almost 30 good friends and volunteers and formed 4 teams working on various functions to make this meaningful event happen. Generous sponsors offered funds and equipment. Some individuals, organizations and media were supportive helping with fund raising and securing a venue. All pictures exhibited are provided by Xinhua News Agency China through a friend on the team. It was only 9 days from having the idea to make it happen in Nathan Philip Square at Toronto City Hall on May 31,2008. I can’t imagine how it could be possible without the genuine support and co-operation from each single individual being involved ...


       It’s been more than 2 years and the disaster has become history, but the spirit that brings all the Chinese together as a whole is unforgettable and should  last...

Wednesday, November 24, 2010

展览的日子到了,按照约定,前一晚帮忙工作到凌晨的学生母女来了,朋友Peter来了、校冬也带着梯子、钳子等可能用的上的工具器材来了。可是最大尺寸的展板谁的车都装不下,我还是忙得忽略了运输。终于联系到一位好心司机,听说我们是为地震募捐做事,收费上还打了个大折扣。到了市中心的市政厅广场,好不容易借来的2个大支架又经不住阵阵的清风而站立不稳。需要人手帮忙的时候,在广场上的一对华人夫妇和一个去美国出差临时来多伦多旅游的中国小伙子主动请缨,壮大了我们的队伍,一个个问题也迎刃而解了。


中国驻多伦多总领馆朱桃英总领事来了,加拿大联邦多元文化和移民部长 Jason Kenny, 华社 领袖陈丙丁律师 、杨宝凤 大姐也来了。布置好的展览更吸引了过往近千人的驻足观看。从观众的肢体语言里,我读到了同情、悲恸和感慨,我也看到了闪烁泪光的老人和一脸凝重的孩子。观众和各类媒体的摄影器材频频地聚焦一幅幅的图片,中央电视台驻多伦多的记者还对三位西人观众进行了采访。更主要的是那么多观众问“我怎么捐款?。。。”

  时隔两年多,我对当时为了这个展览做出贡献的朋友和义工、团体和机构仍是感激不尽,没有他们的支持和参与,筹办这个展览的愿望一定无法实现,它也一定会是到今天还让我念念不忘的遗憾。由此,我在这里附上了自己制作的视频和展览当天在最后一幅展板上的文字,愿我能一直怀着感激的心将这些画面和名字珍藏在记忆里。。。    


视频

next >